近代锁--叶片锁公元8世纪,东罗马人制成最初的叶片锁,又名钥匙孔锁,利用钥匙牙花拨动锁内于之吻合的叶片缺口进行开关。这种锁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将 两片,三片或四片金属叶片装入钥匙孔内起障碍作用。因此在叶片锁的钥匙上开始出现匙齿(俗称牙花)。但是这种锁安全性不够强,只要用小于叶片缺口的金属物,如铁丝之类伸进锁孔,稍加拨弄,便能容易地将锁开启。
18世纪初,英国人丹尼克。波特发明了“凸轮转片锁”。这种锁将两片或三片不同凸轮转片装在锁体内,钥匙的匙齿按凸轮的高低和片数来确定。当时凸轮转片钥匙匙齿有多种变法。锁内金属叶片利用弹簧控制转动,钥匙插入锁内必须先转动叶片接触到锁舌缺口才开启。
19世纪锁具的发展以凸轮转片与钥匙槽孔变化相结合,使钥匙匙齿编号增加至600种左右,大大提高了锁的保密性能,凸轮转片锁在钥匙控制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以叶片的转动带动锁舌的伸缩,使叶片不但起到阻碍异物开启的目的,而且起到传动锁舌伸缩使锁开启或关闭的作用。19世纪,欧洲锁具制造商发明出高级凸轮转片锁,钥匙的牙花增到1600种,后来的各种改进更使钥匙牙花增至上万种变化。
我国从清代就开始生产叶片结构锁了,但一直未能得到普及,这主要是由于人们还习惯于使用簧片结构锁。叶片结构锁出现后价格昂贵,随之市场上又出现了价格较便宜的弹子锁,叶片结构锁难以与其抗衡,直到20世纪30年代叶片结构锁才开始得到普及。
叶片锁的钥匙造型美观大方,被公认为锁和钥匙的标志,许多国家把它制成大型的金钥匙,赠送给友邦、贵宾,象征尊敬、和平和友谊。我国从清代开始生产叶片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逐渐被弹子锁替代。新中国成立后,仍有不少企业生产叶片结构的铁挂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