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长城锁业有限公司
  长城锁业官方: 微博 空间 企业QQ
 
 
11111
资讯中心
公司新闻
锁具知识
资料下载
卫浴知识
装修小常识
开锁技术
防盗参考
休闲日志
锁匠参考图
 
  公司新闻
古代锁具艺术和技巧
来源:转载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2012-02-14 | 浏览:3093次关闭此页

出土实物证明,中华古锁起源于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经历代制锁工匠们的不断努力,创造了众多机关奥秘的古锁.
就拿"暗门锁"来说吧,也是五花八门,奇形怪状。所谓"暗门",即在锁的一端或底部没有"暗门"装置,一般用肉眼是看不出来的,必须在锁梁一端内侧下方三角形镶板处,用三角形钥匙将其一顶,端面的"暗门"才会凸现出来.这种锁一般配有两把钥匙,一把顶"暗门",一把开启锁."安门是用转轴连接,并可将"暗门"转至左或右上方,锁的钥匙就显现出来。如无三角形钥匙,也可用手指顶一顶功能一样.
另一种"暗门锁"的"暗门"装置在锁壳底部,"暗门"上盖有辟邪的宝剑状的雕式铜板可移动,宝剑移开即露出钥匙孔,用钥匙即可开启.
还有一种"暗门锁",锁身呈长方盒式或圆柱体,锁梁为跨虹状,除正面或底部有钥匙孔外,在左侧还有一小圆孔,锁住时锁梁连接一块挡板将小圆孔遮盖住,平时看不出来,只有用钥匙将正面开启,使锁梁上升一部份,这样连接锁梁的挡板也随之上升脱离小圆孔,小圆孔的"庐山真面目“自然就显现出来了.此时,再用钥匙尖端{呈圆锥状}插进小圆孔,将一长簧片压牢,锁才能全部打开,也有先开启小圆孔,后在正面或底部的.在有一种"暗门锁",在右侧安装以铰链相连的"暗门",必须先用圆锥状钥匙伸进左侧小圆孔,将长簧片夹紧,使锁梁上升至右侧,锁梁脚部脱出"暗门"内侧搭扣,可将"暗门"打开,再用另一把钥匙直接伸进锁壳开启,锁才全部打开.
除"暗门锁"外,"定向锁"{又称"迷宫锁"}也是机关巧布、奥妙无穷的奇特之锁.其外形与普通盒式广锁{即横开锁}无异,其奇特之处在于锁的钥匙孔开凿上,在得部一端呈"工"字形,工字底部一长画沿伸至端面约三分之二处.钥匙齿呈网开一面的方框形有一小缺口。就这副摸样,倘若把钥匙交给你,你如果不谙窍门,那是很难在三五分钟之内将锁打开的.真是"一把钥匙难开一把锁"哩!它是运用几何原理,物理结构和逆向思维设计而成的.它好似"天门阵"一般,使人难以入阵.该锁在上海美术管展出时,有许多观众试开"迷宫锁",竟无人在五分钟之内将锁打开。上海某大学一位大学生试开这把"迷宫锁",整整开了半个小时也未能将锁打开,这位理工科大学生赞叹不已.
其实,开启"迷宫锁"的诀窍,在于开启时将钥匙倾斜45度进入钥匙孔,就能顺利地将锁打开.
"二开锁"是用两把钥匙分上下两次开启的,也有分左右两次开启的."四开锁"要分四道工序开启才能将锁打开,缺一不可。有盒式、元宝式等,一般正面两端有两个梅花镝子或蝙蝠镝子,一个是"活"的可以移动,一个是"死"的不能移动。第一步上移镝子;第二步,移动锁梁;第三步,打开端面"暗门";第四步,用钥匙开启."旋转锁的钥匙孔呈"1"字状,钥匙的齿先朝上,次朝右,三朝下,四朝左,要转一圈,才能将锁打开.1996年,上海福佑路小学一位校长从家中拿来几把古铜锁,据说是上辈传下来的,均为簧片结构广锁{横开锁}.其中有一把锁很奇特,是"定向锁"和"暗门锁"的组合,我称之为"定向暗门锁",它多加了一个"暗门"在底部."定向"结构已相当难开启了,再配上"暗门"更是难上加难。"倒拉锁"的锁身也看不出钥匙孔,钥匙是用钟的阔发条制成的。钥匙要沿锁头和锁壳底部连接之间的缝隙插到底。钥匙头部呈"口"字状,将锁心上的簧片套牢倒拉,簧片手束缚,锁就自然开启了。它的"暗门"就是常人往往不注意的缝隙。还有一种"倒拉锁",钥匙孔开凿在锁头上,钥匙孔呈棒槌状,而簧片焊置在锁壳内侧底部,当锁头{连着锁心}推进锁体时,簧片弹起将锁心上凸块卡住,锁即关闭了.只有钥匙齿朝上插进钥匙孔后,再将钥匙旋转180度,钥匙齿压下簧片,锁即开启。还有一种叫"无钥锁",没有钥匙孔,但在簧片与锁壳组合上是独具匠心的非常迷人。开启时一只有用拇指、食指、中指捏牢锁壳,另一手三指头捏住锁梁,三指巧妙配合,用力均匀得当,关键是用巧劲,功到自然成,锁就自然而然地开启了.这个窍门,只能意会,难以言传.还有一种"文字密码锁"也十分神奇.
密码有汉字、阿拉伯数字、外文字母、图案.椐考证,我国最早的密码锁产生与清同治年间.横式轮有3至9个不等.阿拉伯数字1至10,外文字母有ABC……有人说开启这种"文字密码锁",只要背诵一句诗就可打开,非也."生忠盛碑封"、"心斤公中行"、"生衣梓赤涌"……算什么诗句?没有任何文采可言.如果真的用了众所周知的诗句来作密码,那又有什么秘可保呢?这些文字虽然文理不通,但却是制锁工匠和使用人所编制的特定记号{密码}是别人所不知晓而难以破译的.密码锁藏品中有两把特别奇异,特别珍贵。一把汉字密码为:"厚五报三竹冬".转轮四个,加上两立柱与四轮横向连接的侧面也各有一字与四轮侧面四字相接,成了"六字"密码,此锁奇在除密码对准只能开启一部份外,方可打开一端面的雕花暗门,还须用半圆形钥匙插入锁心,才能将锁全部打开,此乃"暗门密码锁".另一把为阿拉伯数字的密码锁,它的奇特之处就是密码可调节。如果原定的密码被破译了,则可另编新密码.它的结构是转轮为双层套筒式,外轮每个数字内侧有一条线状凹槽,内轮外侧有凸针,选好密码所需数字,将外轮凹槽套入内轮凸针即成.该锁密码为"1347",可任意调节.称之为'可调密码锁".那么不知这些锁的密码,抑或忘却密码了,是否锁就打不开了呢?那也不尽然.可采用顺序"递进法"、"钢丝试探法"、"手感触摸法"……话得说回来,不是光凭嘴巴讲讲就能掌握的,还必须多多实践,才可熟能生巧。如今保险箱、橱柜、考克箱……广泛应用的密码,我想大概也是原于此吧!
还有一把奇特的铁锁,是西北地区的"炮锁"形状,十分珍奇。锁身呈圆桶形,跨虹锁梁,下拖一小尾巴。锁的周身也找不到钥匙孔.
原来圆桶是双层的,是套筒结构,用手捏紧外层朝下方拽拉到一定的位置,才在内层圆桶上显示出钥匙孔,如果用钥匙插入,锁并未全部打开,在梁柱上方还有一个绿豆大小的第二个钥匙小孔,再用圆锥状钥匙伸入,方能全部打开.
这些机关奥妙之古锁,乃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神奇创造,为人类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如果门上挂上此类锁具,即便有不法之徒光顾,哪怕用"万能钥匙"去开启,恐怕也奈何它不得,犹如狗吃刺猬无从下口!
中国的锁文化
中国锁具诞生已绵延数千年,仰韶文化遗址发现了木锁,西周出现了青铜锁,到了东汉已普遍生产、使用金属锁,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中期,中国古锁退出历史舞台.
中华古锁至今不但仍有实用价值,更成了弥足珍贵的历史印证物,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木工工艺和五金工艺的历史发展轨迹.锁具从它的材质、造型设计、机械构造、机关结构、雕刻书画诸方面来看,它涉及多门学科,木工工艺、冶炼铸造、锻打冷作、美术书画、铜木雕刻以及动力、物理、几何、心理等学科,都能在锁具中找到痕迹,它反映了历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状况.
锁的材质,基本上有两大类,一为木锁,一为金属锁.木锁的生产经锯割裁料,斧劈成形,凿眼打洞,刨光钻孔等工艺流程。金属锁则要冶炼,金银钢铁,制坯浇铸,切割裁料,焊铆镶拼,钻孔打眼,锉平抛光等五金工艺流程。一把锁具从原料到制成,不知要耗费锁匠们多少精心劳作!
经历代能工巧匠们的发明创造和改进,所生产的锁具可以说成亿上兆,很难统计出精确数字。从传世的锁具看其中不乏精品,这些都是古代工匠们智慧的结晶.由于锁具是家家都有,户户皆备的一般生活用品,并不为世人所重视,被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之物,所以历史典籍、正史和野史都少有记载。对锁工艺不屑一顾,所以至今对锁工艺术研究几乎还是空白.
其实,锁具文化的内涵还是丰富多彩的.历代锁匠所制作的奇品锁,精美者众多,真乃华夏巧匠制奇锁.现从举不胜举中挑选几把作介绍.
诸如精工雕刻"双喜锁".陈邦仁古铜器收藏馆中就藏有一对,均为白铜质地,外形与普通广锁一样,正面呈"凹"状,端面则为三角形与长方形组合状,长5.2厘米,高2.9厘米,钥匙孔一为"草字头"状,一为"山"状,锁头内均有"王大有"钤记."王大有"乃上海百年老店,旧时开设在中华路小东门附近,是颇负盛名的铜锡作坊。这两把锁的正面都雕刻成双线"喜"字.一把两侧配有"和合二仙"图;另一把为"麒麟送子"图.
"和合二仙"图,右侧为和仙,手执荷花,高过头顶,身着话袍,朝右微倾,面左嬉笑;左侧合仙手捧仙盒,从盒盖与盒底连接的缝隙中升腾出一缕云烟烘托着一轮太阳,两仙相向,面对"喜".
"麒麟送子"图,右侧一仙女,手执宫扇在前引路,并回眸盼顾后者;左侧为一书生扮仙人,骑着麒麟前行,右手执一如意,身前坐一童子.
"喜"字、"和合二仙"、"麒麟送子",都有故事传说.
相传,这"喜"字与王安石有关哩.
"喜"字为王安石所创.一次,王安石进京赶考,见一富贵大族人家门前张灯结彩,灯上悬挂一副上联传谕众人,说是有谁能对上下联者,就将小姐嫁给谁,但始终无人得上来.王安石见此觉得有趣,但因应考在即未加理会,科考结束,那家忽派人到他府上,请他做客对对子.王安石凝神一想便对上来了.那家主人见其才思敏捷,一表人才,因得乘龙快婿而心下大喜,洞房花烛时,又知金榜题名,王安石情不自禁,铺纸濡墨,挥毫连写两个大喜字相连的"喜",表示喜上加喜的心境。从那以后"喜"就流传开了.
"喜"习惯称之为双喜,其实是个图符.在民间它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吉祥图符.聪明的锁匠在人家订制结婚用锁时,巧妙地将此图符移到锁上纹饰,使用者无不喜欢.
在传统的中国,民间以喜为"五福"之一,由此可知对喜的重视,中国人的生活态度一般都是很现实的,热爱生活,追求美满、幸福.因而,人们也创造了许多表示欢乐喜庆的吉祥物,如喜鹊、喜蛛、鹳獾.双喜临门之时,除用两只喜鹊表示外,又创造了使用更加便捷而又直观的"喜"来代替,恰切地表达情感意趣.
"喜"在日常生活中,礼仪生活中应用很广,尤以结婚为多.当今的婚嫁,也在大门上贴"喜"、轿车上贴"喜"、新房之中,家具、墙壁、门窗也多贴"喜"字,贴于屋顶,"喜"倒置,俗称"喜"到,以"倒"谐"到".新婚中被褥、脸盆、梳妆镜箱、保暖瓶等物品上,或贴或绣上"喜"字.由于喜庆欢悦是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向往和追求的目标,故而"喜"见于日常,举凡画稿、衣料、建筑、家具、什器或其他日用品上均可见到"喜"图案,"喜"的变形有长"喜"、圆形"喜"等.
"和合二仙"又称"和合二圣",是传统所供奉的和合之神、欢喜之神.                      
相传,唐代有个神人叫万回,俗姓张氏.其兄戎边安西,离家万里之遥,且音讯全无,父母思念心切,常涕泣不止。万回见状要父母备好粮食衣物前往探之.他当日起程,当晚返回,并告之父母其兄平安无恙。父母和邻人都惊讶不已.故称其万回.《西湖游览志余.卷二三》载:"宋时,杭城以腊月祀万回哥哥,其像蓬头笑面,身着绿衣,左有击鼓,右手执棒,云是和合之神,祀之可使人万里外也能回来,故曰万回."后来,人们以为和合当为二神,以万回一人当不妥.故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封唐天台僧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寒山、拾得都是贫僧。前者"文殊",后者"普贤",他们都有智慧、德性.同时,二僧颇能自得其乐."或长廊徐行,叫嗓凌人.或望空独笑,时僧逐捉骂打,乃驻立托掌,呵呵大笑,良旧而去.""或长廊唱咏,唯音咄哉,三界轮回。或于村野与牛子歌笑,或逆或顺,自乐其性."又传,二人异而亲如兄弟。寒山年稍长,与拾得同爱一女子未成,临婚始悉情由,乃出家为僧,拾得因此舍女寻往寒山,探知寒山住地,乃折一枝盛开荷花前往见礼,寒山见拾得前来,急捧饭盒出迎,二人及喜.遂同为僧.
无论拾万回还是寒山拾得,他们本身都拾有一定得德性、道行,或万里致归,或能和睦谐乐,故被民众奉为欢喜和合得神人。旧时,人们以和合为掌管婚姻得喜神,并有"欢天喜地"得别称.人们绘图、模塑其形象,用以祝吉。和合二仙常见得形象均作蓬头笑面赤足,一持盛开得荷花,一捧盖盒{或一如意、一珠宝},取和{荷}谐合{盒}好之意。和合形象多于婚礼时陈列悬挂,或常年悬挂于中堂,取谐好吉利之意。瓷塑、泥塑、木雕也又和合二仙像,置于几案、橱柜,以装饰和祝吉。
“麒麟送子”者,麒麟为仁瑞之兽,一副仁厚君子得谦谦风度。旧时麒麟送子主题,既见于图画,祝颂之语,也见于岁时活动,表现方法十分广泛。其意在于祈求、祝颂早生贵子,子孙贤德,这个文化现象源于孔子。在孔子的故乡曲阜,又一条阙里街,孔子得故居就在这街上。在孔子出世前,他得父母已生了十个孩子,其中只有孔孟波是个男孩,但患足疾,不能担当祀事。父母觉得太遗憾了,就一起在尼山祈祷盼望再生一个儿子。
一天夜里,忽有一头麒麟踱进阙里。街坊四邻闻之都赶来观看。麒麟这时从嘴里吐出一方帛,上书:“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征在贤明。”第二天麒麟不见乐,而孔子诞生。这就是“麟吐玉书”得由来。
“麒麟送子”,就图案而言,可分繁简两种。繁者,以童子为中心,戴长命锁,持莲抱笙;或为童子骑麒麟,角或挂一书。或为童子背后又一群仕女护送,仕女张伞持扇。简者,为童子骑麒麟,手持莲花。这种图案多见于结婚、寝室用品,野用于祝贺出生的饰物,建筑应用也多。
再如,一花旗锁中得旋转锁,白铜质地,长8.4厘米,高3.1厘米,锁正面镌刻“双狮滚绣球”图案,雕工精美,狮身和狮尾得毛发丝丝可辨,两狮前扑,相对盘球,两尾翘得高高,球被盘得飞速旋转,球得上下又晕纹。两狮昂首曲颈,扭腰抬臂,形象逼真,生动传神。
狮和虎同为百兽之王,双狮滚绣球民间称之为“狮子滚绣球”,表示喜庆吉祥欢乐之意。俗传,雌雄二狮相戏时,它们的毛纤缠在一起,滚而成球小狮子便从中产出。此处绣球乃吉祥之物,它的变形图称“绣球绵”、“绣球纹”,广泛用于衣料、建筑、家具、什器等方面。民间又狮子舞,是逢年过节的重要节目之一。一般为缀结或彩饰狮外套,人居其中,仿狮子各种姿势,行走起坐,俯仰跳跃。又有人执绣球引逗、戏弄。这种民间舞技,后被搬上舞台传以迄今。
相传,“狮子戏绣球”的起源故事是这样的:南北朝时有一位名将叫宗悫,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与南方林邑国发生一场战争.宗悫为先锋,接连受挫后想出了一条妙计,命部下雕刻木板,制成狮子头套和面具戴上,复披黄衣,敌方以为”狮子”冲过来了均败阵而逃,宗悫获得全胜.这种作战方法,逐渐流传民间,并慢慢增加舐毛、瘙痒、打滚等动作,变凶猛为可爱的形象,以为演绎为狮子送祥瑞的习俗,“双狮戏绣球”又成为人类生殖仪式的象征.
又如一把“双兔”造型锁,白铜质地,长8.5厘米,高3.1厘米。雕镂精工细作,在一座山坡上,右有宫殿一角,远处有梅花怒放,左侧坡顶为芝兰吐香,在这仙境中,从高坡向低坡,有两只行进的玉兔,前行者回眸顾盼后行者,后者野正躬身下行。两只机灵的玉兔,玲珑柔顺,令人怜爱。
兔,为地支十二生肖之一。兔性柔和、温顺、善良。
相传,有个叫秋华的孝子,幼年丧父,非常孝敬母亲,远近闻名。家贫穷,租地耕种,侍奉老母。母亲归天后,秋华头发全部脱落,在墓侧守孝。有人要帮助他,他婉谢了。一天,有一兔子被猎人追逐,兔子逃到秋华茅舍中。自此,兔子被秋华保护了下来。兔子就在屋中住下了,侍侯秋华左右。这时的兔子已成为瑞兽了,会给人们带来平安、吉祥、幸福。
关于兔子的传说也不少。从前,在云峰山岭上,有一对千年修行的兔子,都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一个个生得纯白伶俐。一天,玉皇大帝宣雄兔上天庭,它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妻子和孩子,踏着云彩上天宫去了。正当到了南天门时,只见太白金星押解着嫦娥走过。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忙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天神告诉嫦娥偷偷地嫁给了神箭手后羿,而后羿射死了玉帝的九个儿子,现在要将嫦娥贬到月宫去禁闭在那里。兔仙听了,觉得嫦娥是无辜受过很同情她,但是自己的力量势单力薄,力不从心,能帮她什么呢?它想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要是有个人陪陪她那该多好。它忽然想到自己四个女儿,立即飞奔回来,敲开云峰上的家门。
在家里思念着丈夫的雌兔,正在安顿四个孩子睡觉,忽然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见是丈夫,好生纳闷地问道:“怎么你又回来了?”兔仙让她小声点,说有重要的事对它讲,就把自己所见到的以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它。雌兔听了深深的同情嫦娥,但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时,几个女儿都醒了,都对母亲说:“我不去!”一个个泪流满面,兔妈妈心碎了。兔仙擦了一下眼睛,招呼四个孩子坐下来,语重心长地对它们说:“孩子们,要是我被关在一间孤独的房里,你们愿意给我做伴吗?”孩子们都点了点头。“我的孩子们,不应该总是想着自己啊!后羿为了救天下的穷苦百姓,才不得不冒犯天条,射死了九个太阳,这九个太阳都是玉帝的儿子,嫦娥因此受到牵连,我们能不难过吗?”四个孩子终于明白了父亲的一片善心。
大女儿站起来说:“父亲我去吧!”接着一个个都争着要去。兔仙、兔妈妈含着泪笑了。它们让最小的女儿去,因为最小的女儿比姐姐们沉着稳重,又最会唱歌。听说嫦娥也最喜欢唱歌哩.听到叫小妹去,三个姐姐还不高兴呢!
第二天,玉兔去月宫了.
送去玉兔,兔仙忽然“啊呀”了一声不好,忘却了自己的使命,匆匆忙忙赶出家门,在半路上遇到太白金星,后面还跟着天兵天降,太白金星手捧玉皇大帝圣旨,喝令兔仙站住,他大声宣读:“兔仙无视玉帝旨令,竟敢违抗圣旨,违期不进天宫,又胆大包天,将女儿送进月宫,罪不可恕,要其和妻子变为石头,永驻云峰岭。”顿时,兔仙夫妇和女儿们都变成了石头,静静伫立在云峰岭上。人们为了纪念善良的兔,在云峰岭上还修一个小小的亭子,说是专等它们回来看望亲人哩。
锁匠把美丽的神话传说故事搬到锁具纹饰上来,不但使锁具平添几许吉祥色彩,又祈盼人们善良、幸福。
有如,“挡钥锁”,它似“四开锁”模样,但又不同于“四开锁”。因它的功能是挡住钥匙,因而唤之为“挡钥锁”。锁为黄铜质地,长8.5厘米,高3厘米。两端有两个镝子,一个装死的不能动,一个活络的可以动。只要将活动的镝子往下扳,锁梁即移出一部份,另一端暗门可打开,显露出钥匙孔,但此时锁心上的簧片被挡板盖住,钥匙被挡住无法开启。原来连着活络镝子上的簧片上方有一扁铜条贴牢,并设有靠山当轨道,这扁铜条顶端铆有一块锁心簧片顶部面积相等的挡销,将簧片头部挡住使锁无法开启。这时,必须将活络镝子外拔,使平扁铜条将连着的挡销拉直,使挡板脱开锁心上的簧片丧失了挡盖作用,钥匙方可将簧片套住,才能开启自如。这种惟妙惟肖的构思设计,真可谓匠心独运。
再如,这是一把奇特而又古怪的铁锁,名为“四钥升降锁”。说它奇特古怪,在于它的造形像个方形“漏斗”,又像一座倒置的方塔。统高15.5厘米,锁壳长6厘米,宽4.5厘米,梁高4.5厘米,塔尖高6厘米。
整个设计奥妙,锁升可升降,有四个钥匙孔,一个外露三个隐蔽暗藏。要打开这把锁,须分五程序开启,缺一不可,乱了次序也不行。锁自重550克。
它的开启顺序为:一把为大号钥匙,齿为方孔形,柄为方孔古钱状。第一步先用大号钥匙柄上的方孔钱的方孔套住塔尖,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卸下塔尖露出钥匙孔;第二步,用大号钥匙方框齿插入钥匙孔,顺时针旋转锁壳内层随着钥匙旋转,缓缓上升到二厘米处,在内层锁壳上显出两个钥匙孔,一个在正面左侧,呈现棒槌状钥匙孔,一个在右侧端面出现圆日形钥匙孔;第三步,用二号钥匙{小于大号},齿为圆孔状,柄为圆环中嵌入三个相连小圆环,成“品”字状,将钥匙插入,逆时针旋转套住锁壳中之螺杆,用力旋至拧不动为止,螺杆原来卡住锁梁的缺口,此刻松开了,锁梁可以上升一部份,锁仍未全部打开,还有两道机关锁住;第四步,要用三号钥匙{小于二号},形状与二号近似,只是圆齿一侧多一块拨片,连着圆管外侧。当钥匙插入钥匙孔,顺时针旋转,打开第三道机关,将支入锁梁叉形虎口的闩销退出,锁梁又可上升一部份;第五步,也就是最后一道关口,即用四号钥匙{比三好稍小结构相同}插入钥匙孔将另一片闩销退出。因为这一片闩销和第三号钥匙开的闩销是平行的,两片闩销共同卡住锁梁上的叉形虎口,至此,锁才算全部打开。
中华古锁堪称奇锁众多,仅从以上数例便可窥见中华古锁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锁里面的故事
  乐舞俑造型锁,高9厘米,宽2.5厘米,重100克,乐舞俑为男性,大眼高鼻,两耳硕大,成圜状中空,好似一对大耳环,神情专注。上服正中竖排两粒纽扣,肚脐眼下还有一粒纽扣。头戴野雉毛向后甩,形半圆环状{即锁梁},两臂部向前弯曲呈90度拳,两腿至膝部盘屈,右腿屈成80度,左腿屈成90度,好象在表演蹬腿的音乐舞蹈节目。应为明代传世之物。
  俑者一般作为明器,为墓葬晶。是古代陵墓中的陪葬用的“象人”即“偶人”,古代用“殉葬”。其质地有木、陶、泥的为多,也伴有铜质的,明代墓葬曾出土的就有铜俑。俑分人物俑和动物俑两类,另有两者兼有的骑俑。俑为春秋晚期出现,盛行于战国至隋唐,其中以秦始皇陵中出土的大规模兵马俑以及唐墓出土的彩色釉陶男女俑、武士俑、骑俑、歌舞俑、镇墓兽、天王像等最为著名,特别是秦始皇兵马俑,因此可以考证当时社会生活习俗。古代锁匠用俑造型制作锁具,是为当时用者所需,一般用来锁经箱,使用人归天后作为陪葬物,此乃古代殉葬制度的发展,可以窥见其中之轨迹,以物代替活人殉葬,这就是印证物。
八仙之一的汉钟离造型锁,黄铜质地,高10厘米,宽5厘米,重250克。造型生动,面带笑容,头部后有两个圆形发髻似桃子,须长垂胸,敞胸露怀,腹部隆凸,活像大肚弥勒佛,衣着道袍,道袍下摆有数道褶纹,发福模样。腰带束在脐眼之下,左有抚腹,右手执扇向上至肩和头后,酷似烈日当头,用扇遮阳。用八仙造型制锁,可降妖伏魔,保卫人间平安。
八仙即汉钟离、铁拐李、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关于八仙的故事在我国流传甚广,传说众多。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们是传说和文字记载道教中八位仙家所组成的群体,也是神仙中的最佳组合。他们的故事在大量书籍、杂剧中均有记载。
这八仙当中,男女老幼,富贵贫贱,文雅粗鲁,各种角色都有。老则张果老,少者蓝才和、韩湘子,将则汉钟离,书生者吕洞宾,贵则曹国舅,病者铁拐李,妇女者何仙姑。社会各种各样的人都可以从八仙中找到“知音”。
铁拐李,名洪水、李铁拐,小字拐儿、铁拐。隋时峡人。他是八仙之中年代最久远,资力最深的仙人。常行乞于街市,人皆贱之。后来,他以铁杖掷空化为龙,乘龙而去。又一说,一日铁拐李将赴老君之约于华山,他对徒弟说:“吾魄在此,倘游魂七日而不返,若方可化吾魄也。”六日后,其徒以母病讯归,焚其尸。铁拐李至七日归来,失魄无依,乃附以饿殍之尸而起,故足跛,面更丑陋,不管本为乞丐还是附尸乞丐,总之铁拐李面目丑陋,袒腹跛足,诚如《历代神仙通鉴》所言:“黑脸蓬头,卷须巨眼,跛右一足,形极丑恶。”铁拐李手拄铁拐,头束金箍,身背药葫芦。常以葫芦中丹药为人治病,能起死回生,故有“葫芦中岂只存五福”之赞。
汉钟离,号和谷子,相传为汉代人,故又称汉钟离。《集说诠真》云:“汉钟离,姓钟离名权,字云房,京兆咸阳人。仕汉为将军,后隐晋州羊角山,为正阳帝君。”汉钟离的传说当始于五代、宋初,《宣和书谱》、《夷坚志》、《宋史》等均记载其迹,元马致远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有“汉钟离观掌着群仙录”句。俗传他生时异光满室,生得顶圆额广,耳厚眉长,目深鼻耸,口方颊大,唇脸如丹,乳远臂长,犹如三岁儿童,既长,身高八尺,美髯俊目。汉、魏、晋历朝为官,唐末入终南山,于正阳洞修炼登仙,道教称正阳帝君。汉钟离常执一扇,“轻摇小扇乐陶然。”
吕纯阳,《列仙全传》卷六略云:吕岩,字洞宾,唐蒲州人。两举进士不第,年六十四岁,游长西酒肆,见云房先生,求度世术。云房十试洞宾,皆心无动。乃携洞宾至南山鹤岭,传以清秘诀。洞宾既得道,始游江淮,试灵剑,除蛟害,隐显 变化四百余年,人莫识之。相传洞宾有诗云:“朝游蓬岛暮苍梧,袖裹青蛇{名剑}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吕洞宾,是八仙中最著名传说最多。其貌“金形木质,道骨仙丰,鹤顶龟背,虎体龙腮,凤眼朝天;双眉人鬓,颈修颧露,额阔身圆,鼻梁耸直,面色白黄,左鼻角一黑子,足下纹起如龟”。他在道教中地位很高,世称“吕祖”,元代封“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吕洞宾的剑有“剑现灵光魑魅”之赞。
张果老姓张名果,相传为唐代有法术之士,隐居恒州{进山西大洞}中条山,自称生于尧时,已几百岁,故称张果老。唐李冗《独异志》卷下:“玄宗朝有张果老先生者,不知岁数,出于邢州,帝迎于内,礼敬甚,问无不知者。一旦有道士叶静能,亦多知解。玄宗问果老何人,静能答曰:‘臣即知之,然臣言讫即死,臣不敢言。若陛下免冠跣足教臣,臣即能活。’帝许之。静能曰:‘此混沌初分白蝙蝠精。’言讫七窍流血,偃仆于地。玄宗遽往。果老徐曰:‘此小儿多口过,不谪之,败天地间事耳。’帝哀恳久之,果老以水巽其面耳。复生。其后果老辞归邪州所隐之处,俄然不知所往。”《太平广记》云:“张果老尝乘一白驴,日日行数万里。休则叠之如纸,置巾箱中,乘之前则以水巽之,还成驴矣。”《四游记.东游记》第二十四回“张果老骑驴应召”云:“张果老常乘一白驴,每倒骑之。”有据《唐书.方使传》记载:太宗、高宗、武后曾屡次召见,张果老均不入见,并化为腐尸。后复现于中条山,唐明皇遣使迎入长安,请演种种法术,赐银光禄大夫,封号通玄先生。张乞归恒州,明皇又遣使征召,闻旨而卒,开棺验之,竟是空棺,遂赐建栖霞观祀之。张果老常执鱼鼓,所谓“鱼鼓频敲有梵音。”
何仙姑是八仙中惟一女仙,是唐时岭南人,名琼。《茶香室续钞》卷十八引明陈连《罗浮志》:“何仙姑,广州增城县何泰之女也。唐天后时,住云母溪,年十四五。一夕,梦神人教食云母粉,可轻身不死。因饵之,誓不嫁,常往来山顶,其行如飞。每朝去暮回,持山果归贻其母,后遂辟谷。天后遣使召赴阙,中路失之。中宗景龙中,白日升仙。”又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十四:“永州有何女氏,幼遇异人,与桃食之,遂不饥无漏。自是能逆知人祸福,乡人神之,为构楼以居,世谓之何仙姑。”又传其本为男子,姓徐名圣臣,修道出神,家人殓其尸,适有何氏女新死,遂附之,后为吕洞宾收为弟子,超度出世。何仙姑常手执荷花,所谓“手执荷花不染尘”。
曹国舅,名友。《列仙全传》卷七:“曹国舅,宋曹太后之第也;因其第每不法杀人,后罔逃国宪,舅深以为耻。遂隐迹山岩,精思慕道,得遇钟离、纯阳……遂引入仙班。”曹国舅常执拍板,故有“玉版和声万籁清”之说。
蓝采和,相传为唐时法术之士。南唐沈汾《续仙传》:“蓝采和,不知何许人也,常衣破蓝衫,……一脚着靴,一脚跣行,夏则衫内加絮,冬则卧于雪中,气出如蒸。每行歌于城市乞索,持大拍板,长三尺余。常醉踏歌云:‘踏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上碧落,暮见桑田生白波。长景晖空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歌词多率尔而作,皆神仙意,人莫测之。但以钱与之,绳穿拖行,或散失亦不回顾。或见贫人即与之,或与酒家。周游天下,人有为儿童时见者,及斑白见之,颜状如故。后踏歌濠梁间,于酒楼上乘醉,有云鹤笙萧声,忽然轻举,于云中掷下靴、衫、腰带、拍板,冉冉而去。其靴衫等旋亦失亡。”又无名氏杂剧《汉钟离度脱蓝采和》云其为五代时艺人,名许坚。又传说常携花篮,“花篮内蓄无凡品。”
韩湘子,《列仙全传》卷六略云:韩湘子,字清夫,韩文公之犹子也。落魄不羁,遇纯阳先生,因从游。登桃树堕死而尸解,来见文公,公令作诗以观其志,诗曰:“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公曰:“子岂能夺造化耶?”即为开樽,果成佳酿;复聚土,无何、开碧花二朵,似牡丹差大。花间拥出金字一联,云:“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公续之不解其意,湘曰:“他日自验。”后公以谏佛骨事,谪官潮州。途中遇雪,俄有一人,冒雪而来,乃湘也。曰:“公能忆花间之句乎?”公询其地,即蓝关,嗟叹久之。曰:“吾为汝足成此诗。”即《韩集》中“一封朝奏九重天”云云,即与湘宿蓝关传舍,方信湘之不诬也。湘辞去,出药一瓢与公御瘴毒,公怆然。曰:“此后复有相见之期乎?”湘曰:“前期未可知也。”按韩诗中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首,云:“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敢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上文所述事即由此附会而来。然诗题明载韩湘为其“侄孙”。此则谓是其“犹子”{侄}。明杨尔曾有《韩湘子全传》三十回,见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大约即敷衍《列仙传》事而为之。韩湘子常执一箫,有“紫箫吹度千波静”之赞。
八仙各使用法器,称之为“暗八仙”,又唤做“法宝”、“八宝”。铁拐李的葫芦、汉钟离的扇子、张果老的鱼鼓、吕洞宾的宝剑、何仙姑的荷花、曹国舅的玉板、蓝采和的花蓝、韩湘子的箫管。
中国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成语,“神通”:古代印度的一些宗教的说法,修行有成就的人能具备各种神妙莫测的能力,后比喻本领,如“神通广大”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相传是这样的:八仙共赴瑶池,为西王母祝寿,途遇东海相阻。以他们得道成仙的道行,本可腾云驾雾飞过海去,但吕洞宾提议,何不各自将法宝投海摆渡,得到众仙响应。
于是八位神仙,各将自己法宝投入海中,各踩法宝渡海,各显本事,又相互打诨取笑,煞是热闹。
喧哗之声惊动了东海龙宫,龙宫太子垂

Copyright © 2005-2024 西安长城锁业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名远科技 陕ICP备12000305号